DeepSeek使用教程:90%医生都不知道的高效使用技巧(建议收藏)

项不二2025-03-013167

DeepSeek,最近是真的火!AI圈、科技博主、医生,甚至连朋友圈的宝妈群都在聊——“DeepSeek太强了!”“国产GPT之光!”“中文能力碾压!”但你真的会用吗?


不少医生兴冲冲注册,结果一上来就开始硬憋提示词,仿佛回到了写命令代码的时代,生怕AI听不懂。有人翻着各种“终极提示词秘籍”,一遍遍优化措辞,“请用循证医学模型、批判性思维分析……”“请结合苏格拉底式提问法……”结果AI还是答非所问,气得摔键盘。



别折腾了!DeepSeek压根不需要这么复杂的“暗号”,它就喜欢“人话”!你正常说话,它比谁都懂。甚至只要一句“给我讲讲心肌梗死”,它都能瞬间进入最佳状态。


这篇文章,给你一套“DeepSeek临床高效使用方案”,让你彻底摆脱“提示词焦虑”,把AI变成你的工作助理,不再被各类琐碎文书、科研写作、患者宣教困住。



一、丢掉提示词模板,直接说“医话”才是硬道理


很多医生用DeepSeek时,都会忍不住“强化”提示词,比如:



“你是一名三甲医院主任医师,精通心内科及大内科知识,请根据证据等级……”



这话说得一大堆,生怕AI“不懂医学”或“不够专业”。然而实际情况是,DeepSeek比你想象中更能领会你的意图,越简洁的需求反而让它答得越准确。



反面例子:

❌ “你是某三甲医院心内科主任,现在结合2021年ESC心衰指南、2022年ACC/AHA/HFSA共识,以及国内最新心衰诊治专家共识,详细阐述射血分数中间值心衰(HFmrEF)的诊疗思路……(省略一大段)”



AI当然会给你一堆文献式输出,但既冗长,又容易堆砌术语,看完还得自己再提炼。



正确做法:

✅ “我收治了一个50岁男性患者,心衰症状符合HFmrEF,最近血钾略高。临床上该如何调整他的ACEI或β阻滞剂?能不能给个思路?”



看到了吗?只要“用医生间的口吻”提出真实场景,DeepSeek就能秒懂你的临床疑问,并直接给出可操作化建议。无需带它回顾所有指南目录,它已经足够“聪明”去匹配相应的知识。



二、输出过于学术?一句“请解释给病人听”让AI瞬间变“接地气”


很多医生吐槽,DeepSeek的回答像高级论文,一本正经地引用RCT大样本研究,结果家属或病人都看不懂。其实不是AI太学究,而是你没告诉它**“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”**。


小秘诀:直接在开头先说“请把以下内容解释给门诊患者听”或者“帮我用最简单的语言写一份出院宣教”。AI会立刻切换到“通俗化”模式,让病人和家属也能听得明白。



错误示范:

❌ “介绍一下心肌梗死的机制和常见并发症。”

DeepSeek可能会输出一篇《循环》杂志风格长文,诸如“斑块易损、冠脉粥样硬化破裂导致血栓”等,数据翔实但晦涩。




正确打开方式:

✅ “我准备跟普通门诊病人讲解心肌梗死,想用通俗易懂的方式,让患者理解病因、症状和注意事项。”



这时候,你会收到一份类似这样的回答:



心肌梗死就好比“小区自来水管堵了”,血液过不去,肌肉缺乏氧气就开始“坏死”。症状常见是胸口闷痛、冒冷汗,有时会放射到左臂或下颌。当出现这些情况时,要立刻拨打急救电话,千万别自己硬扛……



一下子就能让患者听明白,这才是医生最想要的效果。



三、中文写作能力超强?让DeepSeek替你写科普稿、带教PPT、甚至病例讨论总结


DeepSeek不仅能回答问题,还能帮你快速生成各种文书,从“带教课件”到“病房晨会病例汇报”,它都能胜任。关键在于告诉它想要哪种文风。




想要“通俗科普”:

“请用带点幽默、又能让大众易懂的风格,写一篇‘如何预防糖尿病足’的科普文章。”




想要“术语版病例总结”:

“请按照病例汇报的格式,撰写一份‘泌尿系感染合并糖尿病’的汇报材料,要求包含病史介绍、体格检查、实验室检查要点和诊断思路。”




想要“带教PPT大纲”:

“我准备给实习医生讲课,主题是‘心力衰竭分型及用药策略’,请给我一个PPT大纲,并分段写出每个章节的要点。”




DeepSeek的核心能力不只是“写点什么”,而是根据你的要求实现多种文风、多种结构。从温柔科普到严谨学术,甚至可以让它模仿文献综述的行文方式,仿佛一秒变SCI小助手。



四、如何让DeepSeek进行更深入的临床思考?送你一条“深度思考万能提示词”


很多时候,我们需要AI做的不仅是罗列知识点,而是推理分析,例如:



同一个疾病,不同治疗策略的利弊对比?


复杂合并症的差异化处置?


某项诊疗新技术存在什么不足或伦理挑战?



想要让AI深度思考,而不是只给你一份“教科书式”答案,万能提示词如下:



“请以批判性视角分析你的结论,从反面思考问题并对可能的漏洞进行多次复盘,给出更全面的利弊评估。”



举例:



❌ 普通提问: “高龄患者术后如何预防静脉血栓?”

DeepSeek也许就给你一串常规措施:低分子肝素、压力袜、尽早下床活动……




✅ 深度提问:

“如何预防高龄患者术后静脉血栓?请从常规措施和新技术两个层面给出方案,并批判性分析其中的风险和局限,同时做多次复盘。”



你会得到更立体的回答:



常规预防方案中,低分子肝素需监控凝血功能,避免出血;


间歇性气压泵适用人群有局限;


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国内可及性、价格、依从性如何?


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是否足以推广?



这种**“引导AI进行反面思考”**的技巧,能逼出AI更全面的观点,为你在科室讨论、科研论文写作时,带来启发。



五、DeepSeek临床应用的三大“慎用”场景




长篇学术论文一次性生成?

虽然DeepSeek写短文、病例报告很行,但直接要一篇动辄4000字的综述,经常出现前后自相矛盾或引用不准确的情况。建议分段获取,并自行核对文献来源。




涉及高度敏感或伦理争议的话题

DeepSeek有审核机制,一旦触碰某些“红线”话题,比如极端医学争议或政治化内容,**回答可能被“和谐”**甚至直接消失。需要换个表述角度,或选择更适合的AI工具。




完全代替临床决策?

不管AI多强,它只是辅助工具,真正要下诊断结论、实施治疗方案,必须遵循医院和科室流程,符合专业指南和本人的执业资质。DeepSeek无法也不应该直接决定患者命运。





写在最后


凌晨三点,巡房结束后,我靠在值班室的折叠床上,心想:曾经,我们加班写病例报告、修改科普讲稿,忙得焦头烂额;如今却有一个“随叫随到”的AI助手,能把医生从那些繁琐的文字工作中解放出来。


但记住:真正的高效,不是凭“高深提示词”取胜,而是用最自然的“人话”来说明问题,让AI自动听懂、自动拆解。就像当年智能手机替代了功能机,复杂命令式操作终会被淘汰。


别再死磕那些“提示词公式”了,AI时代,比拼的是谁能用最真实的需求、最通俗的语言去引导AI,让它成为你临床和科研背后的“智囊团”!


别再死磕那些复杂指令了,AI时代的赢家,从来都是最会用“人话”的人。
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xiangbuer.com/xiangmusiweikuozhan/21282.html 转载需授权!

网友评论

了解项不二VIP会员特权
热门标签

猜你还喜欢这些...

分享

复制链接
添加QQ好友联系
QQ:190188850
上班时间:9:00-22:00
周六、周日:14:00-22:00
wechat
扫描加客服微信,随时随地掌握最新项目!

admin@xiangbuer.com

发送邮件
点击发送邮件!
手机扫一扫访问项不二手机版!

扫一扫二维码,添加客服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