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强东步步紧逼,美团王兴奉陪到底

项不二2025-05-051105

在互联网的修罗场里,没有永恒的王者,只有永恒的竞争。

近日,京东和美团在外卖市场打得如火如荼。外卖行业从蓝黄“二人转”进入巨头“三国杀”,你来我往,让不少吃瓜网友发出感叹:高端的商战,原来如此朴实无华。

值得注意的是,相比于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的躬身入局,美团创始人王兴却显得颇为冷静。

有消息称,他将前线指挥权交给了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,由他全权负责业务的运营和发展。王莆中在重大决策上才会请示王兴。

刘强东步步紧逼,美团王兴奉陪到底
王莆中 图源:美团外卖

王兴的淡定,或许是性格使然,也有可能是因为,他真的已经习惯了。

要知道,在和京东展开外卖大战之前,美团才和另一巨头抖音有过激烈对垒。双方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本地生活的到店业务上。

美团凭借丰富的商家资源、高效的配送体系与良好的用户体验,长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。

 而抖音凭借强大的流量优势、短视频直播等创新性内容资源,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。

面对抖音这个飞速增长的强大对手,美团也开始尝试在APP内嵌入短视频甚至短剧、添加直播功能,以延长用户停留时间、提升用户粘性。

刘强东步步紧逼,美团王兴奉陪到底

图源:美团APP截图

此外,回头眺望互联网历史上最激烈的几次烧钱大战,我们也经常能看到美团的身影:2010年的千团大战、2015年的外卖大战、2017年的共享单车大战、2020年的社区团购大战……

美团简直就是从千军万马里杀出来的,和阿里、百度、滴滴、拼多多等都曾有过正面激战,基因里就带着汗与血的气息。

就连王兴在人才选拔时,也秉承一套“艰难理论”,即人的成长路径是——打过仗、打过胜仗、打过硬仗、打胜过硬仗。

公开资料显示,2024年美团全年营收3375.9亿元,同比增长22%。年内净利润358亿元,大幅增长158.4%,成绩相当亮眼。

刘强东步步紧逼,美团王兴奉陪到底
刘强东步步紧逼,美团王兴奉陪到底

图源:美团财报截图

要知道,前几年美团还在因为持续的战略投入而陷入亏损。但从2022年开始,美团的盈利能力就开始大幅提升。

2022年,美团全年营收2199.5亿元,净亏损66.9亿元,调整后净利润28.3亿元,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实现了年度扭亏为盈。

2023年,经调整后的净利润来到232.53亿元。2024年调整后的净利润则为438亿元,较2023年几乎翻了一倍。

显然,美团先前的积淀已经开始发挥效益。

多年来,美团坚持投入巨资建设外卖体系,在配送小哥规模、外卖POI覆盖度、配送时效、外卖管理系统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根基。

这提升了美团生存和盈利的能力,也支撑着美团围绕本地生活,进行多元化的业务扩张。

正如詹姆斯·卡斯在《有限与无限游戏》中所写:“有限游戏的目标,是赢得胜利;而无限游戏的目标,则是延续游戏本身。”

团购、外卖、酒旅、出行,如今又盯上了AI科技……美团的每一次扩张,都像是在重新定义边界,战略逻辑不一定是直接赚钱,但始终服务于让美团“活着”——活得久,活得稳,活得让人离不开。

有了高粘性的用户基础,美团自然就能通过低利润甚至亏损的高频流量业务,将用户导入酒旅、即时零售等低频流量但是利润高的业务进行变现。

也正是因为美团这种无边界竞争的业务模式,再加上本地生活市场本就是近年来巨头们的必争之地,作为头部玩家的美团注定逃不开激烈的竞争。

好在美团似乎并不“畏战”,从千团大战到万物到家,美团的故事就像一部永不停歇的战争史诗,而它始终有自己的节奏。

不过,必须承认的是,美团这次的对手也不容小觑。毕竟,和美团一样,京东也是从难啃的“苦生意”里熬出头的。

总而言之,当京东和美团强强相遇,这场被无数人关注的战争,只怕还会有更多新的叙事。

本地生活战场,永无宁日


众所周知,本地生活O2O市场主要分为到家和到店两大板块。而其中的厮杀从未停止。

2010年,互联网蓬勃发展,O2O商机骤然来袭。这种将线上资源和线下服务结合起来的商业模式,很快就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。

巨大的商业潜力,吸引着巨头们纷纷布局到店业务。拉手、美团、窝窝、满座等5500多家网站都带着巨额资金杀入团购市场,春风得意的Groupon(高朋)也入华参战,千团大战一触即发。

这场战役的激烈程度,至今依旧让人感慨不已。超过九成的玩家遗憾倒下,美团则稳扎稳打,靠地推铁军大量抢占三四线城市,熬到了最后。

千团大战厮杀之后,到店业务大局初定。直到抖音强势崛起,凭借巨大的流量优势和内容优势抢占市场,跟美团掰起了手腕。

而对到家业务的争夺,则更加持久而惨烈。

作为到家业务的核心部分,外卖行业理所当然地成了巨头们烧钱比拼的重要战场。

2014年,饿了么、口碑外卖(淘点点)、百度外卖、美团展开激战,大幅提高了烧钱规模和参赛门槛。2015年战争高潮更是激烈,四巨头贴身肉搏,烧钱规模之大,甚至让当年融资超过10亿美金的饿了么和融资超过20亿美金的美团都有些支撑不住。

一番激战后,大众点评被美团整编,被越甩越远的口碑外卖和百度外卖则最终并入饿了么,外卖行业就此进入美团与饿了么双雄称霸的时代。

直到今年2月,京东杀入外卖行业,如同一条鲶鱼般搅动了整个市场。

一登场,京东先是招募品质堂食餐饮商家,并对2025年5月1日前入驻的商家全年免佣金,后又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,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,紧接着,还开始向消费者提供大额补贴。连发三箭,每一箭都直指外卖行业痛点。

4月,京东美团隔空对垒,饿了么看似隔岸观火,实则也动作连连,外卖市场战火重燃,引来无数关注。

在京东美团打得有来有回时,有人发现,十一年前王兴在接受《中国企业家》专访时,就曾说过:“毫不夸张地说,这已经是一个永无宁日的时代。我们每天都诚惶诚恐战战兢兢,冲击来得越来越猛,冲击和冲击之间间隔的时间越来越短。”

这句话放到今天的O2O市场,依旧适用。

有趣的是,同一年,刘强东也曾经接受过《中国企业家》的专访。那一年的5月,京东顺利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市场,成为继百度、腾讯、阿里三巨头之后的互联网新贵。

而风头正盛的刘强东表现出了对生活服务市场的敏锐直觉,并感慨自己当年不够激进,没有在团购和生活服务业务上早点布局,“生活服务市场很大,我们现在做不了第一,但是我们也要能够提供这种服务,因为它有价值。市场在变化,技术在发展,说不定哪一天我们就找到了新的引爆点。”

这么看来,京东布局外卖行业,可谓是早有预谋,水到渠成。

如今,本地生活市场硝烟弥漫,外卖行业成为新的鏖战之地,背后则是被巨头们虎视眈眈的即时零售。

平心而论,适当的竞争能够为整个行业注入活力,带来积极的变化。

对于消费者而言,平台展开竞争,必将在短期内带来大量补贴,给他们带来实打实的利好。巨头们在,也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购物体验。

对于商家和送货骑手而言,平台之间的竞争,也让他们的话语权变得更大、待遇变得更好。

不过,我们也要警惕这场竞争出现偏移,走向无序的恶性内卷,最终牵连到商家、骑手甚至消费者,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。

高频刚需的生意,注定是场马拉松。接下来,就要看谁能争夺到更多的用户、商家和骑手,并通过协同的战略,走得更稳、更远。
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xiangbuer.com/xiangmusiweikuozhan/21905.html 转载需授权!

网友评论

了解项不二VIP会员特权
热门标签

猜你还喜欢这些...

分享

复制链接
添加QQ好友联系
QQ:190188850
上班时间:9:00-22:00
周六、周日:14:00-22:00
wechat
扫描加客服微信,随时随地掌握最新项目!

admin@xiangbuer.com

发送邮件
点击发送邮件!
手机扫一扫访问项不二手机版!
劳动
光荣

扫一扫二维码,添加客服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