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之前看过一部电影,叫《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》,印象很深刻。因为这部电影看的实在太压抑。

电影主人公松子,小时候被父亲漠视,为了得到和妹妹那样多的父爱,就扮鬼脸来讨好父亲。在学校当老师时,为了澄清误会,向学生下跪乞求原谅,最终被学校辞退。他们唯唯诺诺,没有主见,总是委屈自己讨好别人,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。但这社会操蛋的一点是,你越是老实巴交,唯唯诺诺,别人越喜欢踩你两脚。我相信,很多人都意识到自己性格的缺陷,想要改变软弱的一面。因为你要面对的,不仅仅是来自自身的阻力,还有他人的评价,他人对你的刻板印象。虽不至于让你彻底改头换面,但可以让你一改过去唯唯诺诺的、软弱的一面。不知道大家发现没,当我们去做一件陌生的事情时,内心会胆怯,犹豫,担心把事搞砸了,暴露了自身的缺陷。原因很简单,重复能带来熟悉感,也能给你更大的信心。我一直很喜欢一句话:去做你害怕的事,你会发现不过如此。因此,真诚建议大家,多走出认知舒适区,打破内心的恐惧,你会变得越来越自信、坚定。2/想做什么就去做
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在人多的地方特别容易紧张、放不开。在一群人面前走过,我不敢抬头,因为我觉得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。大庭广众下摔了一跤,赶快爬起来,躲到一个没人看到的角落。我们常常高估周围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,从而让自己处于神经紧绷的状态。当我明白这点之后,就解开了心结,想做什么就大胆的做,不会在意别人的眼光。没有心灵上的束缚,就可以坦然的看待周围一切,也活出了一个更加真实的自己。生活里有一类人,总是将别人的需求放下第一位,自己的事放在最后。这种心态的人,担心得不到别人的认可。于是有求必应,不懂拒绝,哪怕委屈自己。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当别人习惯了你的付出,就会把这当成你的义务。当有一天,你做的不如之前好时,就会招来别人的恶言恶语。于是恶性循环开始了,你为了挽回别人的重新认可,不得不比之前更加卖力的讨好别人,最终让自己痛苦万分。很多人明知道别人做的事情,侵犯了自己的权益,让自己很不舒服。前面讲过,少考虑他人,多关注自己,这是对自己的要求。对外呢,就要学会管理别人的期望,建立清晰的边界感。有些人就是太在乎别人的看法,担心别人说他心眼小,尖酸刻薄、斤斤计较。于是假装自己很大度、宽容,但却从未直面自己的内心。他们一直在抱怨,别人怎么让人不舒服,怎么冒犯了自己。但他们却忘了一件事,那就是造成这样的结果,其实自己也有一部分责任。正因为你边界感模糊,不敢拒绝,才把别人惯成这样,得寸进尺。所以,如果别人让你很不舒服,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,别怕得罪人。同时也希望大家好好善待自己,毕竟你的人生只能自己负责。 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xiangbuer.com/xiangmusiweikuozhan/7359.html 转载需授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