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定要选择可以做一辈子的生意
01
最近有一碗鸡汤,不知道你喝了没有。
很多媒体在报道,上海一个外卖小哥,3年赚了102万,还清了之前的负债。
怎么做到的?他说自己在两个平台接单,一天最多送18小时。
再加上曲折的故事背景,主人公陈思,小学未毕业,二十多岁创业失败,负债来到上海,摸爬滚打3年,逆袭成为上海的“跑单王”之一。
听起来是很励志,简直是天道酬勤的典范,可以在这个信心不足的时期,给躺平的年轻人以借鉴意义,灵活就业的人仿佛找到了暴富秘籍。
这可能也是他们想要达成的目的。
故事再感人,可基本的数学逻辑,是不会骗人的。
有网友给他算了一笔账:
3年赚102万,一年就是34万,每个月是2.8万,那么每天至少要挣1000块。
根据外卖员朋友的介绍,目前,外卖行业平均一单能挣2块左右。如果按照2块计算,他需要一天完成500单。即便按照非常顺利情况计算,一单10分钟,也需要5000分钟。可是,一天24小时,只有1440分钟。
就算外卖按照高水平利润计算,每单都可以挣5块钱,那也需要200单,送外200单,也需要2000分钟,一天的时间还是不够用。
这就很尴尬了。
一天跑18个小时,是不够用的,24个小时,也是做不到的,需要每天跑34个小时,才能对得上。
还有一些说法,这位外卖小哥,不是只靠送单赚钱的,还靠拉新人,甚至还帮电动车店卖车。
这个励志的故事,实际上没这么简单。
我不是说送外卖不好,一个外卖小哥,努力赚钱还债,没啥不好的。
因为很多送外卖的人,是没得选,只能做这份工作,比如失业了,找不到其他工作。
但是,这不该成为高收入的宣传,让人以为勤劳就能多赚钱。
勤劳要是能致富的话,世界首富应该是一头驴。
这句话很糙,但也有些道理。
02
我们换个角度,就算这位外卖小哥,的确用3年赚到了102万,没有任何水分,都是靠送单赚到的。
那送外卖就是一个好职业吗?
并不是。
任何事情,都是有代价的,有成本的。
一天跑18个小时,吃饭睡觉加起来才6个小时,时间长了,身体肯定是吃不消的。
你可以短时间内拼一拼,但没办法长时间这么干,不然没多久就跑不动了,甚至还得去医院。
这个上海的跑单王小哥,本身就是一个极端案例,大部分人其实收入并不高。
《三联生活周刊》做过一个报道,在前几年高峰时期,有8%左右的外卖骑手能够收入过万元,但是现在能够过万元的骑手占比只有3%左右。
做事情,一定要考虑概率,别被极端案例吸引。
更重要的是,送外卖这种体力工作,是单纯的出卖时间,是典型的,一份时间只能出售一次的工种,没有任何积累。
时间是有限的,你跑单就是有限的,并且天花板非常明确。
最要命的是,你一旦停下来,就没有任何收入,必须得不停地跑,不停地送单,才能维持收入。
它要你成为一个奔跑的机器,无限地运转下去。
但是它对身体的消耗,又注定不能成为一个终身职业。
03
选择职业,要选择有积累的。
要选择可以积累势能,不断提升自身价值的事业。
如果可以,一定要选择可以做一辈子的生意。
什么是可以做一辈子的生意?
除了可以持续积累,还要有杠杆,离生产近。
我认为,写作就是符合这个逻辑的生意。
拿我来举例,我的本职工作,是房产财经媒体的主编,关于写作方面的经验,就是在不断积累的。就算不在这里工作了,获得的能力、影响力,都是可以迁移的。
后来我自己做自媒体,就可以用上之前的经验,怎么起标题,找选题,运营账号,这都是一样的。
什么叫杠杆呢?
就是一份时间,可以多次出售。
写一篇文章,拍一个视频,可以持续增加流量。通过这些内容卖产品的话,就可以获得睡后收入。不像送外卖那样,一次只能送一单,停下来,就没有收入。
还有一点,就是离生产近。
现在不是制造实体产品,才叫生产,创造出思想、观念也是生产,而且内容生产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高。
李笑来在新书《财富的真相》中,说过这样的观点:
想赚钱就得生产,因为财富的唯一正当来源就是生产,人们收入的差异,主要源自与有效生产之间的距离。
离生产越近的人赚钱越多,离生产越远的人赚钱越少。
想多赚钱,最好早点开始生产自己的内容。
就算主业不是,也可以从副业开始做起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xiangbuer.com/xiangmusiweikuozhan/13887.html 转载需授权!